查看原文
其他

想象之美:给“宋朝热”泼点冷水|九派时评

黄三鲁 九派评论 2024-06-28




文/黄三鲁 作者系历史学者


“宋朝热”翻滚,与宋朝有关的影视剧相信会越来越多。这不是多么不好的事情。但是作为观剧的人,在轻松之余,也不妨保持一点适度的清醒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烟柳画桥,绿水行舟,河畔茶坊……古装连续剧《梦华录》火了。


《梦华录》引发热议的一大原因,是该剧对宋代市井风貌、生活美学、历史文化充满“烟火气”的展现。


该剧取名为《梦华录》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代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。北宋灭亡后,孟元老追忆昔日的都城东京,描绘了北宋时期上至王公贵族、下至庶民百姓的生活场景,堪称文字版的“清明上河图”。字里行间透露出无限的感慨。


显然,随着《梦华录》的热播,影视圈的“宋朝热”又会再进一步。
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先有一些历史写手的极力铺陈,紧接着是影视剧的跟进。近几年,“宋朝热”的逐渐升温有迹可循。


在《梦华录》之前,一部以宋仁宗为原型的电视剧《清平乐》,一度也引起了热议。


读过历史写手奉献的各类图书,看过《清平乐》、《梦华录》,你心目中的宋朝是个什么样的王朝?


政治清明,皇帝仁慈,朝堂之上颇有民主氛围;经济富足,文化发达,多元开放,老百姓安居乐业,不同阶层之间比较平等……


这种印象有没有道理?


不能说完全没有。陈寅恪先生说过,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则表示,“如果让我选择,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。”


由于是大名人所说,这两句话经常被人称引。但请注意,陈寅恪这里所说的仅仅是文化,而且更准确地说,是精英文化。


赵宋之世,精英文化的发展确实到了一个巅峰。但这种精英文化与普通百姓的关联并不大。谓予不信,不妨去找一本关于宋代文化史的著作去翻翻,不论多么翔实,其中有几个普通百姓的名字?


至于汤因比的褒美,更像是来自异民族的一种想象。


想象可以产生美。“宋朝热”之所以产生,人们之所以把宋朝当作“被历史低估的‘幸福朝代’”,相当程度上不是靠史实,而是靠想象。


图片来源:视觉中


先来说一个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例证。


生活在现代城市里,“水浸街”平添了许多烦恼。历史写手吴钩一篇文章《暴雨时节,且来了解宋朝的城市排水系统》让人眼前一亮。文章中说:


“我们可能不敢相信,北宋东京城(开封)的排水系统是非常发达的,地面的明渠有‘八字水口’:‘内外八厢创制八字水口,通流雨水入渠甚利’;地下暗渠也四通八达:‘汴都地广平,赖沟渠以行水潦’。……人们常说国外城市的地下排水沟宽敞而四通八达,可以容纳流浪汉与穷人栖身,所以是城市的‘良心工程’云云。宋朝东京城的地下排水系统何尝不也是如此?”


很可惜,被公认为关于北宋的最权威史料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留下了这样的记载:


宋英宗治平二年(1065年),“京师大雨,地涌水,淹死人畜无数。”


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诉苦:“近以雨水为患,举家惊奔……”


再来看看另一个例子。


很多人对宋朝皇帝很有好感,是因为印象中他们不仅仁慈,而且士大夫地位极高。吴钩一本关于宋仁宗的大著的书名就干脆叫“共治时代”。


宋朝大臣文彦博那句“陛下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”,代表宋朝士大夫责任感的“爆棚”,这种责任感对王朝的长治久安并无害处,所以,臣下的这句豪言不会在宋朝皇帝这里得到公开的反对。

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譬如钱穆先生在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中说:“唐代群臣朝见,宰相得有座位,并赐茶。古所谓‘三公坐而论道’,唐制还是如此。迨到宋代,宰相上朝,也一同站着不坐。这一类的转变,说来甚可慨惜。”


拿掉宰相座位的故事,出自《邵氏闻见后录》等宋人笔记。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座位,礼仪的小细节代表着王朝的大趋势,从中可以看到士大夫地位的衰落。
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
苏洵的一篇政论文《审势》另有极为生动的描绘。苏洵说:“吾宋制治有县令、有郡守、有转运使,以大系小,丝牵绳联,总合于上。虽其地在万里外,方数千里,拥兵百万,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,三尺竖子,驰传捧诏,召而归之京师,则解印趋走,惟恐不及。”


苏洵的意思是,在咱们大宋朝,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儿,拥有多少兵,也无论你在多么偏远的地方,即便是一个小孩子拿着皇帝的诏书前来,你也得马上听命,惟恐不及……


看了《清平乐》、《梦华录》,似乎宋朝老百姓的小日子不仅安乐祥和,甚至还十分雅致。不能不说部分是事实。但是审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,目光岂能只盯着都城那一块小小的区域?


苏轼出任密州大守,一路巡行,蝗虫、盗贼之外,丢在城外荒野的很多弃婴更让他心惊。为什么弃?养不起!于是苏轼筹出经费,凡是养不起婴儿的父母,由政府每月给米六斗,劝令不要抛弃。


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,发现当时湖北一带有桩沿袭已久的恶俗,即“溺婴”。


苏轼为此专门写了一封千字长函给当时黄州的长官,恳求他挺身出来改革这桩太不人道的恶俗。但他也知道,恶俗产生的根源还是因为贫穷!


……


“宋朝热”翻滚,与宋朝有关的影视剧相信会越来越多。这不是多么不好的事情。但是作为观剧的人,在轻松之余,也不妨保持一点适度的清醒。




更多时评 / 关注我们


往期推荐01   每个特岗教师心中,都要有“理想的社会”|九派时评
02
   凉山小伙6000字毕业致谢走红,“还有千万个‘黝黑的小鬼’值得我留恋”|九派时评
03
   医学院合并潮二十年:清华为何对自建医学院如此执着?|九派时评


九 派 新 闻

出品编辑  清来


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

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